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為自己而戰:唐伯虎教你避免醫療糾紛

作者: 盧育成 兒童牙醫




在這禮拜天,我去參加了一個知名牙醫師老鄧的法律課程,課程內容在各種層次上都讓人充實,但真正震撼我的卻是晚上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個小學問題,讓我在家差點引起家庭糾紛,讓我深深體會今天課程有多麼的重要。

問題是這樣的:

「唐伯虎:噁!你讓我喝了什麼?!

華夫人:哈哈哈,我讓你喝的是只要喝了 30 cc 就會讓你變笨 5000 倍的一日喪智散。我準備了 12 cc,加了 3 倍的水稀釋之後,再讓你喝了其中 24 cc。

唐伯虎:那我到底會變笨幾倍?」

我跟我太太看到這個題目都大笑,然後開始兩個人默默心算。

我太太:應該是 1,000 倍吧?

我:不是 250 倍嗎?

...蛤?



對方哪裡_?自己哪裡_?


我先解釋了一下我的想法是這樣:




  1. 30 cc 的藥只取 12 cc,藥效變成 12 / 30 = 2,000 倍。
  2. 再加三倍的水等於加 36 cc 的水,濃度變成 12 / (12+36),藥效變成 2,000 x 12 / 48 = 500 倍。
  3. 最後藥水又只喝 24 cc,全部 48 cc,等於藥效只有 500 x 24 / 48 = 250 倍。

我太太聽完,也解釋了一下她的想法:




  1. 後來取的 12 cc 藥水被加了三倍水稀釋,等於稀釋成 12 + 36 = 48 cc 。
  2. 又只取一半 24 cc,代表這 12 cc 的原藥水只有 12 x 24 / 48 = 6 cc 進入唐伯虎的肚子。
  3. 30 cc 的藥水會讓人變笨 5,000 倍,所以 6 cc 的藥水會讓人變笨 5,000 x 6 / 30 = 1,000 倍。

在我們聽完對方的解釋之後,你猜猜我們的下一個動作是什麼?

互相稱讚對方嗎?檢討自己不對嗎?

不!

是開始找對方哪裡錯




事情就是從這邊開始變壞的。

本來我們只是一起看網路上的趣圖,想要放空自己上完一天課的腦袋,結果差點變成一場家庭糾紛。

幸好,今天我們都去上了老鄧的課,老鄧的一句話鑽進我們耳中:

遇到糾紛,先想...

對方哪裡,自己哪裡

我是對的不代表你是錯的。(我太太:我不是這麼說了嗎?)

而對方是對的常常代表我們是錯的。

「上一次你說出自己有多對,然後對方乖乖地跟你說他有多錯然後跟你道歉是什麼時候?」

繼上次在 Alex 的分享會上聽到一次,今天又聽到了一次這句話。

我跟我太太發生的爭執,再次證明了人性就是如此,你是如此,對方也是。

指責對方是理所當然,但檢討自己卻是少之又少。

但當大家都用人性在做事,就容易引來衝突而造成沒有勝者的鬥爭。

抱持著同理心去想著對方為什麼這樣做,去想著對方這樣做、自己這樣做,是不是合法、合理、合情。也許事情就大不同。


我的定義不等於你的定義


可能有人還是會好奇:所以唐伯虎到底會變多笨?

在我和我老婆達成不衝突的共識之後,我還是想找出到底這個問題的糾結在哪裡,我在思考了十分鐘之後終於找出癥結點了,是定義的問題。




題目中的「再加了 3 倍的水稀釋之後」, 我認為藥水稀釋成三倍,那藥效應該變成三分之一。

可是我太太認為藥水稀釋成三倍,但其實你只是多喝了一些水,藥效的成分是一樣的。就像你今天吃了一顆巧克力配一杯水,熱量是 100 大卡;你吃一顆巧克力配三杯水,熱量還是 100 大卡,不會變成 33 大卡。

在醫師的醫學訓練之中,我們很容易陷入對與錯的抉擇。可是當許多事情講得不是是非,你的理所當然不是我的理所當然的時候,就會引起許許多多的衝突。

「明明全部都是中文,但我就是聽不懂醫師在講什麼。」也常常是病人的心聲。

我認為抽完神經的牙齒,就是該套牙套,但家長常常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乳牙會換,為什麼要花錢去做牙套?你是真心的為病人好,可是當對方不這麼認為的時候。你的真心究竟能給對方多少價值?

別把自己的理所當然套在對方、或是每個人的身上。

如何用病人能懂、好懂、秒懂的話解釋給病人聽,我相信是醫師該盡的努力。


郎情妹意還是真心換絕情?


在回到問題,在我們為唐伯虎著急之前,我們其實該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唐伯虎會喝下華夫人下的毒藥?

在經典的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面,唐伯虎為華夫人擺平了寧王的騷擾,讓華王府免去一場災難,華夫人端來一碗茶,唐伯虎想說大家都這麼熟了,又一起度過一場生死關頭,就算不是情同手足,應該也沒有什麼好防範了吧?

結果就中招了。

這也像是老鄧今天跟我們分享到的兩個要點,一個是當醫師不幸上法院時,其實不會先被問你做了什麼,而是會先被問「你為什麼要為病人做這個治療?

另一個則是「不是所有病人都是壞病人,但你遇到壞病人而毫無準備時就是你成為歷史案例出現在新聞上的時刻。

你能不能提出為什麼你下了這個治療計畫?有沒有告訴病人前因後果?有沒有別的選擇?證據何在?

當你不幸遇上了那些少數壞病人,你能不能全身而退?


這就是我的證明


當電影演到最後,華夫人指控唐伯虎當初入府就動機不純,別怪我們不義。

如果你是唐伯虎,雖然你氣得牙癢癢的,但拿不出任何證據反駁的話,其實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

老鄧在課程之中帶給我們太多判例了,沒有證據,就算法官想幫醫師也無從幫起。

所以除非你能像唐伯虎一樣,拿出個一個早已寫好的「我為秋香」書面證據,否則...你只能禱告了。




到底要做對三件事,才能不怕醫療糾紛?你可以來上老鄧開的公開班課程,也可以買書來好好讀一讀,課程精彩,書本好讀。

總歸一句話:沒有證據,一切都是白搭的。

你可以不挑起糾紛,但你必須知道怎麼面對糾紛。用心盡力照顧好病人,也不懼怕那些來破壞醫病關係的病人。不戀戰但也不懼戰。

和平不靠別人施捨,而要靠自己捍衛。


後記:家中的和平呢?


在我們雙方討論毒藥問題時,雙方開始在找對方錯的時候,我太太問了我一句話:

我們真的要為了這個吵架嗎?

雖然腦袋中有個橫衝直撞的大象在我說:對,衝吧,真理萬歲!

還好大象上面有個朋友跟我說:「每次溝通不良的時候你想想,你是要睡床上還是睡地板上就知道答案了。」

美好的小鎮又有了一晚的和平,感謝老鄧,感謝大象上的朋友。




延伸閱讀:


誰永遠趕不上飛機?當哈佛遇上一談就贏
好的家長,一切都好。
想惹惱兒牙醫師這麼說就對了
邱吉爾如果是兒童牙醫會怎麼說?


部分扁平圖案來源: smashicons and freepik from flaticon